一次文献搜索偶遇导师,他将在成电继续探索科研之美
一次短暂的学术交流让他切身感受到“科研很酷”
一次专业课上的大作业让他完成了自己第一篇SCI
一次偶然的文献搜索
让他遇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一路走来,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黄宇胜带着好奇和勤奋不断探索科研之美今天,小电就带大家一起看看黄宇胜走近科研、爱上科研的过程
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黄宇胜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邓稼先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小黄宇胜。“当时看完以后,就觉得这些前辈非常牛,自己要向他们学习,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黄宇胜说。
一颗种子在黄宇胜心中萌发,并茁壮成长。经过不懈的努力,黄宇胜以优异成绩考入电子科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习。来到成电这个大舞台,黄宇胜便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自己“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的梦想。
大二时,学校组织了一项赴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短期学术交流项目。在KAUST,黄宇胜领略到了科研的魅力,在看到KAUST科研人员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而提出的种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前沿科技实用化后,黄宇胜心想:“原来科研这么酷!”
与此同时,黄宇胜选修了计算机学院叶茂教授的《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课程中,叶茂教授在时间序列预测领域给了黄宇胜一个题目,希望黄宇胜好好钻研,作为课程作业完成,并指派了一名博士生对其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黄宇胜在已有的工作中发现了一个缺陷——在使用变分模态分解对时间序列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解不当会造成数据的泄露。
经过一番努力,黄宇胜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解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大三上期将成果在中科院二区期刊Neurocomputing上发表。得知自己的论文被录用时,黄宇胜激动得从床上一下蹦了起来。邓勇教授很快回复了黄宇胜,经过一番交流,邓勇教授向黄宇胜发出了邀请:“你愿意加入我的团队参与科研吗?”“我非常愿意!”黄宇胜在本科阶段的科研生活就此开启。
谈及为什么在本科阶段就选择科研之路时,黄宇胜自信地说:“我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别人做不到的或许我能做到。”于是,每晚十点听着闭馆音乐从图书馆走出来成为黄宇胜生活的常态。在邓勇教授的团队,黄宇胜沿着时间序列预测领域继续探索,并在中科院一区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上发表了第二篇论文。
科研路上,邓勇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师兄师姐的鼓励帮助有如春日细雨般滋润黄宇胜的心田。对他而言,邓勇教授团队就像自己另一个“家”,“团队氛围非常融洽。”面对家长一般的恩师和哥哥姐姐一样的师兄师姐,黄宇胜明白,脚踏实地、专注科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他时刻牢记邓勇教授对他说的一句话:“实现科研成果的从无到有固然可喜,但科研的目标不应止步于此,更应追求成果的从有到好。”
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自身免疫力降低,患者需要长期待在无菌病房,对小朋友而言,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同龄人的生活脱节。在志愿服务过程中,UESTC Make A Wish的志愿者除了需要陪小朋友们玩耍,还需要对小朋友们开展科学小课堂,解释有趣的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黄宇胜认识到:想做好一件事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做好这件事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大四时,黄宇胜还积极参与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朋辈帮活动,为低年级学弟学妹在成长规划上提出建议。
学习与科研充实了黄宇胜的生活绘本,兴趣爱好则为这册绘本添上了更生动的色彩。学习科研之余,这个阳光大男孩热衷于运动,每天不是在体育场上跑步几圈挥洒汗水,就是到游泳馆游泳一公里放松身心。
黄宇胜用“勤奋”和“多元”来形容他眼里的成电。“勤奋”是指成电学子努力上进的学习氛围,而“多元”则是学校为同学们提供的资源以及选择的多样化。黄宇胜认为,挖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大学阶段最应该完成的事之一。
未来,黄宇胜将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里继续探索,做一位不知疲倦的开拓者。同时他也希望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努力走科研项目落地之路,让科技助力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提高。文字:新闻中心 卿晗
编辑:新闻中心 卿晗
◇电子科大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曾勇校长这样寄语新生……